我国航空冷链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8-01-03    点击:次     来源:未知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民航货邮运输总量增长放缓,而冷链产品运输需求不断上升。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冷链物流业已经开始不断升温。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预计从2012年到2025年,我国的冷链食品需求有望从2亿吨增长到4.5亿吨,年均复合增速将会达到18.8%。冷链物流作为航空物流的专业细分市场,即将成为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的下一个重要增长点。但是,目前我国航空冷链物流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发展航空冷链物流,首先我们就要解决下面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我国航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不足

 

目前,我国的温控检测设施设备以被动制冷设备为主,主动制冷的温控设备还未引进我国航空冷链市场,冷藏车等设施也未得到广泛使用,使得冷链运输不能达到无缝衔接。

 

根据冷链设备供应商英格索兰统计显示,中国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未实现冷链保障。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计,我国商用冷藏库面积只有700多万平方米,而且经济发达地区占了绝大多数,目前中国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一30%。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冷藏车的保有量仅占公路货运车辆的03.%,在美国,平均每500人拥有一辆冷藏车,而我国平均3万人才有一辆。

 

二、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运输损失严重

 

由于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其包装、运输的集装箱等不规范使用导致货物温度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导致航空冷链物流运输损失严重。

 

据统计,我国因冷链运输不发达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我国的航空冷链温敏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索赔情况如下:包装损坏所占比例21.7%;空运中产品腐坏占比22.2%;搬运、地面运输、装载、卸载、堆垛占比不足10%;温度、包装、产品相容性、设备等造成的损坏占比将近一半。

 

三、我国航空冷链物流管理法规不统一

 

我国至今没有全国统一的冷链物流管理法规,只有一些地方性法规,其相关的法律较少,技术指标不够明确。

 

已有的法规:

2007年,上海市推出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2009年,浙江省正式开始实施的《药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

2010年5月10日,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药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

2011年8月1日,深圳市制定并实施《食品冷链技术与管理规范》等。

 

与航空冷链相关的行业法规及规范:

《货物航空冷链运输规范》、《鲜活易腐物品信息跟踪》、《鲜活易腐物品名录与物品保鲜条件表》、《鲜活易腐物品乙烯行为与物品隔离表》、《时间温度敏感健康产品航空运输规范》、《鲜活易腐物品包装》等。

 

四、缺少完备的航空冷链物流运输方案

 

目前,国内的货运航空公司均缺乏完备的航空冷链运输方案,不能提供主动隔温的集装箱,无法保证温度敏感型货物在运输全途中的温度等。现在的航空冷链只能做到岗到岗配送,暂时不能做到点到点冷链运输,缺乏提供航空冷链运输方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航空冷链的完成需要多方共同配合,而机场、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国货航有关于航空冷链运输的基本流程规范,但缺乏对航空冷链运输整体流程的详细完备的运输方案。

 

五、缺乏高质量的航空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开设冷链课程的学校有北京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8、9所院校,而开设航空物流的学校只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株洲航空旅游学校、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类学校。没有专门开设航空冷链物流专业的学校,就无法培养高质量的冷链运营管理人才,无法为航空冷链物流完整运营提供有力的软保障。

 

六、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运输的“断链”问题严重

 

冷是基础,链才是灵魂!完整的航空冷链运输是保证冷链货物质量最基本的保证,而国内的冷链“断链”问题严重存在于各个环节。

 

安检过程未能使温敏物品在其所需温度下接受检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也没有针对航空冷链运输的“个性化服务”;国内机场冷库温度大多数未分区,特别是温敏物品储存所需的冷冻、冷藏、室温三个温区;机坪没有针对温敏物品运输设立快速通道,温敏物品装机和卸机过程由于操作不当而容易产生断链;空中运输过程中,温敏物品的运输温度检测状况不能及时记录或者传输;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断链,配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配送过程中,中途停机或者非冷藏车冷链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