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先定个“小目标”,建条空港专轨快线

时间:2016-09-13    点击:次     来源:未知    

近日,金洽会系列活动之“2016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在宁召开,15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如何充分发挥南京枢纽比较优势、精准定位枢纽产业、打造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等问题出谋划策。专家表示,南京应找准枢纽经济优势,壮大枢纽经济总量。
 
空港:先定个“小目标”,建设一条专轨快线
 
从地理区位上看,南京禄口机场具备国内中转的比较优势,但与国际主要枢纽机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扬长避短,逐步提升。
 
“发展空港枢纽,南京可以先完成一个‘小目标’,比如建设一条专轨快线。”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首席执行官易珉说,南京禄口机场距离各产业集聚中心较远,专轨快线可以拉近空港、高铁枢纽与产业集聚区、商业中心的距离,放大空港的带动作用。以香港为例,旅客乘坐机场快线可在20分钟内从机场到港岛中心区,相当于把机场候机大厅拉到家门口、cbd中心,带动了市中心所有产业发展。
 
海港:注重内部流程优化,构建“港口生态圈”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建卫说,在南京枢纽型经济建设中,南京港的枢纽作用需要更加突出。“现在的港口发展,已不再局限于码头运营水平提升,而是更依托于经济腹地的运输网络规划及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协作。世界上先进的港口,都已开始探索面向未来的港口发展新模式转变,包括鹿特丹、新加坡、迪拜,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上海港。”他说,港口发展关注的焦点已从控制资源为主的内部流程优化,转向管理资源为主的港口生态圈优化。港口物流的驱动力量必须从“客户价值化”,转为“生态圈价值化”。
 
针对南京港口物流生态圈的建设,张建卫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是把握好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关系,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将南京建成通江达海、贯穿南北动脉的物流枢纽;其次是处理好自身运营与经济腹地港口网络协同的关系,找准南京港的差异化定位,将港口网络与内陆走廊连接起来;第三是处理好港口物流运作与节能环保的关系,理顺港口物流运作流程,推广新能源使用,监管废气排放。
 
高铁港:打造一体化网络,辐射安徽苏北浙西
 
“1978年,我第一次从上海到南京,花了9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1个小时就到了。”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德能说,高铁将成为中国城际客运交通的主要方式,高铁经济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拥有朝向周边6个方向辐射的7条线路,成为长三角与内陆联系的关键枢纽。但是,由于南京地处行政区划边界,7条对外交通走廊中有4条直接进入安徽,一条进入浙江,区域协调较为困难。未来,能否构建辐射安徽、苏北和浙西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吸引及培养出高素质外来人口,是一个关键因素。专家建议,南京应该巩固长江沿岸腹地,拓展北部腹地,跨行政区整合交通设施,构建多层次交通网络。